近日,内蒙古巴林左旗辽金史研究会会员王青煜在对近期出土的一件辽代石雕卧犬进行研究后认为,用石犬镇墓是契丹人独特的习俗。
这件镇墓石犬是近期考古工作人员在辽祖陵陵园神道内出土的,为灰白砂岩质料,通体磨光,带有基座,在石犬的颈部和背部隐约可见黑白两色,由此可见这个石犬原来应为黑白花犬。石犬通长0.88米,宽0.7米,高0.26米。石犬细腰,腿长爪利,双眼圆睁,目视前方,透出契丹犬的机警与威猛。
镇墓石犬出土于辽祖陵前的缓坡上,随石犬出土的还有一尊石翁仲(墓前的石人),头部臂部已残缺。石犬出土于翁仲足前,头向西。根据石犬所出土的位置,可知祖陵神道的位置。据专家介绍,在辽代,对于以畜牧、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契丹人来说,犬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帮手和朋友。契丹人在狩猎时,除了使用弓矢、刀剑等器械外,对猎犬尤为倚重。 辽代有八月八日屠白狗的习俗,埋狗头并移帐于其上是避邪之意。由此可知祖陵中的石犬,应为保护墓主人的灵魂安宁、驱赶邪魔妖孽的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