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画投资的书籍文章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书画最适宜于长期投资,但是,对于究竟多长时间算是长期却往往只字不提。这无疑很容易给读者造成这样一种错觉,即书画投资的周期越长越好。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在60多年前,中国最受欢迎的画家是"三吴一冯"(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但是,就目前的书画市场行情而言,"三吴一冯"的书画作品价格,除吴湖帆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处于相对的低谷,与当年的火爆程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市场评论家们在论证书画适合长期投资时,往往会列举诸如石鲁、陈子庄、黄秋园等画家的书画在多年之后大幅上涨的例子。但是,谁又注意到了在他们身后,有多少画家的书画在其有生之年便一直无知音能赏,当其逝世数年之后仍然始终无人可识呢?不仅如此,即使这些书画家的书画在若干年后被一些业内人士认识到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些书画家及其书画将被市场所接受。1998年前后,四川省南充市有一位习画数十年的银行系统离休干部,他的山水画被包括吴作人在内的当代著名书画家一致认为"功力深厚",并被《中国书画报》等权威媒体誉为当代的"黄秋园",不过,他的书画作品价格并未因此而有太大的波动。可见,书画价格的涨跌实在是非常微妙的。此外,还有一些书画家———包括一些省市的书协、美协领导。当他们在世时春风得意,但当他们逝世之后,其书画却并没有如一些评论家所预言的那样,不断上涨,反而渐渐淡出了书画市场。
那么,书画投资的最适周期究竟是多长呢?根据书画艺术品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来划分书画投资的周期:将1年以下称为短期,将1~5年称为中短期,将5~10年称为中期,将10~50年称为中长期,将50年以上称为长期。
事实上,书画并不十分适合于长期投资,而更适合于中期或中长期投资。这是因为:
第一,书画投资的效用主要包括精神收益与经济收益这两种收益。因此,为了满足效用最大化原则,就应该将这两种收益进行合理的组合。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定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件书画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收益有递减的趋势,换言之,人们普遍存在着"喜新厌旧"的心理。而另一方面,经济收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书画的购买价格、出售价格和持有时间。在购买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则主要取决于出售价格和持有时间。我们知道,书画的市场价格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你不想出售某幅书画的时候,其市场价格可能会很高,而当你希望将手中的这幅书画出售变现的时候,其市场价格却表现得很不尽如人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溥儒旧藏的《平复帖》(西晋陆机所作)。溥儒自称,他的《平复帖》连同唐代韩干的名作《夜照白图》就抵得上张大千的全部藏品。在他看来,《平复帖》至少值20万大洋,有人出10万大洋他都不肯易手。但是,当溥儒的母亲病危,家中急需用钱时,他却不得不以4万大洋的相对低价转让给了张伯驹。
第二,书画投资是具有很大风险的。而且,长期投资的风险远远大于中期投资和中短期投资。虽然人们的偏好是相对稳定的,但是,时间越长,偏好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直接结果是,长期投资的风险因此而大大增加了。当然,一些持有时间很长的书画也会在若干年后卖出天价。不过,当我们用书画投资的年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在持有多年以后卖出"天价"的书画的年收益率其实并不算高。香港著名收藏家古镇煌先生曾经指出,根据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行1980年在纽约的拍卖情况,Renoir的油画《花园》以120万美元售出,该画的原藏主在1957年以20万美元将其买入,表面上看似乎大幅升值,实际上每年的收益率如果以复利计算仅为8.1%;增值幅度最大的是Gauguin的油画《大溪地妇人在椰树下》,该画的原藏主在1960年以3.8万美元将其买入,20年后以180万美元售出,不过,其年收益率实际上仅为15%。
那么,书画适不适合进行短期投资呢?吴湖帆的《峒山蒲雪图》在海内外拍卖场上的频繁出现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一个典型案例。《峒山蒲雪图》是吴湖帆在艺术鼎盛时期(1949年前后)创作的,长95cm;、宽40.7cm;,画上有夏连良的收藏印,可以说是吴湖帆的精品力作。《峒山蒲雪图》最早是在1996年的朵云轩秋季拍卖会上露面的,当时的成交价是67.1万元;1998年,这幅作品由上海工艺拍卖行拍出132万元,创下了当时吴湖帆作品的第二高价;1999年,该作品出现在中国嘉德的秋季拍卖会上,但只以77万元成交;2000年,《峒山蒲雪图》又出现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结果仅以66万元成交;2001年,香港嘉士得再次推出这幅作品,最终以109.7万元拍出。《峒山蒲雪图》在5年间5次出现在拍卖会上,既能拍出吴湖帆画作的第二高价,又能以66万元成交,价格相差足足1倍。有的投资者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也有投资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由此可见,书画投资的最适周期实际上并不容易确定。不过,总的来说,为了在尽量降低投资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效用最大化,无论是进行短期投资,还是进行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