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源于中国,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了。木雕分为立体雕刻和平面雕刻两种。
立体木雕构思奇巧,造型生动,因材施艺,精心布局,用料考究,无论雕刻的是人物、山水、动物、花鸟、楼台、殿阁等,都栩栩如生。无论从选材、布局、章法和刀法等各个方面来看,皆精心策划、刻意经营。如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著名的微雕家和木雕高手杜士元,他们的作品都十分注重传神之笔的刻画,惟妙惟肖,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尤其是立体微雕作品以及看似微不足道的核雕,在他们的刀笔之下,都充满了勃勃生机和诗情画意,使之成为艺术珍品。
在清代的皇室与官场中十分注意吉利、讨口彩的风气,反映在艺术品的创作中就逐步形成了京派雕刻的流派。同时,北京地区乃400年皇家的所在地,各类艺术创作以故宫养心殿造办处为代表,制作豪华奢侈,用料讲究,做工融合各地之所长,根据清室的需求精益求精,用料用工不计成本。为此,至今流传在世的都是一些传世精品,那些神形兼备、质感逼真、雕工精细的木雕,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明代喜爱立体木雕者上至皇帝,下至庶民。清代初期,社会的经济比较繁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的对外贸易较兴盛,一些民间的手工艺作坊和古玩市场云集于市,立体木雕便成了西方人士的猎奇之物。在清代,该类雕刻名家辈出,嘉定的封锡禄、苏州的宋赵凤、广州的湛谷生、山东淮坊的都兰桂等,都是技术超群、赫赫有名人物。明末清初时期嘉定竹刻、金陵竹刻兴起,它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特色就是文人参与雕刻工艺,这无疑给当时的艺坊注入了富有生命力的新鲜血液,生机勃勃。
新中国成立后,该木雕工艺奄奄一息,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收藏热兴起,立体雕刻和一些核微雕作为存世量少、难度又极高的传统工艺品受到藏家的欢迎,成为当今风行的艺术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