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50年代,广西著名画家阳太阳的一幅水彩画《漓江放排》就蜚声全国。到了80年代末,广西一批有思想、有个性的艺术家开始了以广西本土山水风景为主要研究和探索对象的艺术创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其中黄格胜的《漓江百里图》,张冬峰的《这里的山林静悄悄》、张复兴的《一溪寒水出秋山》、石向东的《最后的防线》等作品在国内外的美术大展中屡屡获奖,并由此带动了广西美术界形成了一个艺术风格、艺术理念和艺术追求相接近的画家群体,形成了广西独有的南方新田园诗画风。这就是“漓江画派”的雏形。
自2002年起,自治区党委提出了打造“漓江画派”的文化战略,经过广西美术界三年的努力,“漓江画派”无论在艺术风格还是艺术理论的建设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以桂林山水为创作主题的中国画画家群,以北回归线以南的红土丘陵为创作主题的油画家群,以北部湾海洋风景为创作主题的水彩画家群,以广西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版画家群和以前卫先锋为特色的雕塑家群。这些画家群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八桂大地上蓬勃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瞩目。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撰文称打造“漓江画派”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大创举。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主编、《世界美术》主编、我国著名的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认为:广西地处南疆,有亚热带的地貌特征,有少数民族多元、多样的文化背景,尤其素以“甲天下”闻名的桂林山水更具特色。在美术领域,有几代艺术家的辛勤耕耘,尤其近20多年来,广西美术家们在表现语言的探索上积累了不少新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适时提出创建“漓江画派”作为广西艺术家们的自觉追求,是完全有条件的。
“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黄格胜教授表示:“漓江画派”已明确了“抓理论、抓队伍、抓创作、抓协调、抓投入”的“五抓”工作思路,当务之急是扎实做好几件事:一,建立“漓江美术发展论坛”。对“漓江画派”的时代特征、艺术特征、地域特征、民族特征和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探讨,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二,建设高水平的画家队伍。以中青年画家为主体,建设一支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画家队伍,重点培养有代表性的画家,培植广西美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三,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漓江画派”创作基金,自筹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社会帮助一点,不断滚动。二是实行签约画家制,每年由专门的权威机构遴选5至10名(含理论家),提供创作基金,下达创作任务,优胜劣汰;三是设立项目资助制,项目资助金包括深入生活费用、创作费用,展览、宣传、出版费用等。
四,制定长期的美术展览规划。每年策划几个专题展,如油画专题的“风景广西”展、国画专题的“山水广西”展、版画专题的“黑白广西”展、民族民俗专题的“风情广西”展、实验作品专题的“现代广西”展以及雕塑专题、环保专题等。
五,培养策展人。策展人融学术定位、主题设计、画家人选、画种设置、展览风格、宣传和理论研讨、展示方式和文献出版等众多工作于一身,作用十分重要。
六,建立人才培训基地。目前,除广西艺术学院本部外,另已开办了桂林中国画学院并从全国各地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