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厚币(二)
http://www.socang.com 2006-09-23 10:04 来源:
由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金币总公司,中国金融出版社联合编制,金融电子音像出版社2001年出版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光碟贵金属部分对于前三套币用了厚薄币的慨念,古代发明用了加厚币的慨念,熊猫十年没有表示,96观音和97吉庆用了加厚币的慨念,1988年开始的精制十二生肖银币没有表示,敦煌2oz银币用了高浮雕慨念.
2001--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发行贵金属纪念币计划一览表都没有厚度慨念.
中国金币杂志上唯一的一次提及币的厚度,是在第5期介绍加拿大发行全息技术交通银币时;对拉塞尔L型旅行车,马可波罗号海船,和苏格夏火车机车银币,刊登了这些币的厚度为3.5毫米
2001年起发行的石窟艺术系列金银的技术规范里就只有;含金银量,直径,面额,成色,发行量5个要素,没有特注中国石窟艺术2oz银币为加厚币.而是新用了”高浮雕精铸银币”的技术名词.看来由于国家在对金银币厚度没有技术标准的情况下,造成了人们对于加厚币慨念的混乱.
中国金币杂志第12期上关于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生产工艺总结上提到现代铸币的关键设备;压印机由初期的美式小吨位压印机发展到现在的360吨600吨1250吨.现在压印一枚镍币需要在每平方英寸上有30吨的压力,而一枚银币则需要在每平方英寸上有150吨的压力.可想而知要压厚度增加一倍的银币就要更大的压力机了,这在80年代是很不易的.
今天就加厚币概念和标准的研究,探讨,本人以为;既不能脱离历史,也不能停滞不前.还要跟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不能一味强调外国的慨念.因为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
我国1979年至2006年共发行了”国际儿童年金银币”“13届冬奥会金银铜币””中奥会金银铜币”“古代科技发明1组银币””熊猫金币发行十年金银币””96观音银币””97吉庆银币””1988-1999 1OZ精制生肖银币”2O01年起的石窟艺术2oz系列银币等其中都有使用材质成色相同,直径相同,等于标准币坯饼厚度一倍的坯饼压印的币.对于这类币多年来因为无国家标准可依,在各种钱币目录和金币杂志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方法,故而比较混乱.
对于以上币的加厚情况我的看法:前三套加厚币是在我国制币初期生产的,当时制币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压力设备还是小吨位的,委托商的标新立异,猎奇心态,和制币厂的雄心壮志造就了这三套币的出现.故而发行量仅500套.可谓是币中珍品.
1988年由中国钱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家驹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章图录”上在介绍规格时没有加厚币的文字,而是在相同的直径之上标有2种含纯金银倍数量.然而沈家驹先生在介绍这套国际儿童年金银币时写道:部分金银币首次采用加厚坯饼和多次压印工艺,在介绍13届冬奥会纪念金银铜币时没作任何关于加厚的说明,而又在介绍中奥会纪念金银铜币时写道;部分金银币首次采用加厚坯饼和多次压印特殊工艺,以增其值.可见当时加厚币只是管理层和收藏者对于使用加厚坯饼多次压印特殊工艺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
1991年熊猫发行十周年的1oz金币2oz银币,1992年的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1组2oz银币,1996年的观音银币,1997年的吉庆有余2oz银币.都是在我国制币技术日臻成熟,加工设备日益精良的情况下生产的,故计划发行量都在几千枚以上,而吉庆2oz银币计划发行量则高达80000枚的巨量.这时期的加厚币已成了一种普通产品,
1988-1999发行的 1OZ精制生肖银币则另当别论,当时委托商要求这套生肖币用铂金,黄金,白银以相同图案,相同直径铸币,成为铂金,黄金,白银三枚成套币发行,全球三百套.因白银的比重最小,为了和铂金币,黄金币做得一样大小,1oz白银做成直径32mm的银币,其厚度就比直径33mm的15克生肖银币厚得多了.至于后来发行50000枚的普制生肖牛银币上市,市场上共有4种银牛,真是群牛闹币市了,收藏者和经营者为了加以区别就把比1oz精制牛银币薄而大的普制银牛,约定俗成的称为扁牛.
中国长城硬币投资公司总经理沈家驹先生在由贡清栋主编的”中国十二生肖系列纪念币”一书的卷前语中说:鉴于已有中国十二生肖系列纪念币发行在先,因此”精装中国生肖系列纪念币”之设计艺术构想,材质及规格等,均注重与前者有所区别……首开中国白金材质纪念币铸行先河,纪念币规格亦经反复核定最终采用大小适中之1安士规格,成色则高达千分之九百九十九.虽币材各异,但币面图案相同,便于公众单枚购买或成套收藏,使之不同需求均可得到满足.文中只字未提加厚币的慨念.
而发行30000枚的敦煌、龙门、麦积山2OZ银币虽直径只是1oz标准银币的规格,厚度却是1oz银币坯饼的2倍,在大压力压机的作用下,对于表现高浮雕作品这是最好不过的厚度.加厚在这里已完全不是早期那种稀有珍品的慨念了,一般来说币的珍贵性主要和它的存世量有关.
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门学科,都应是有生命力的.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新的钱币不断诞生,钱币制造也不断改进和规范化,钱币文化也会不断发展,钱币学的研究内容也日趋丰富.
,因为在国家标准里,根本就没有加厚币的标准和名称.为此我们也大可不必争得不可开交,我认为不论是在发行有标准币的基础上,还是在没有发行标准币的基础上,加厚币的慨念应是:币的坯饼在材质成色相同,直径相同,而使用厚度大于标准币坯饼2倍以上(包括2倍) 坯饼,所压制的币,均可称之谓加厚币.至于将来国家会不会把加厚币的慨念作为标准订在行业标准里,那就是将来的事了.
当然我们希望将来能有这样的行业标准,因为加厚币就和异形,彩色,仿古一样,它必竟不同于标准币.我看关键还是国家要建立和健全一些先进的贵金属纪念币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有利于各厂统一质量要求,有利于增强我国贵金属纪念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为贵金属纪念币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我们的造币水平,在不久的将来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关于加厚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