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获悉,三峡库区新出土的文物为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时间框架,同时将重庆的旧石器文化由已知的距今2万年向前推进到距今14万年前。
重庆文化局副局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王川平介绍,截至三峡库区156蓄水时,重庆库区地下文物发掘面积已完成105万余平方米,出土珍贵文物8千多件。这些遗址或遗迹的时间跨度,根据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和初步研究,大致在10万年至1万年之内。它们是研究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十分珍贵的资料。
丰都高家镇、丰都烟墩堡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距今约10万年至5万年。与它们同一时代的还有丰都井水湾遗址,丰都枣子坪遗址。考古人员在对上述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同时代的动物化石、石制品,发现了露天石器加工场,这在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一带是极为罕见的。
以河流砾石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鹅卵石为原料打制石器,并以这种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料,是三峡旧石器时代人们生产的主要方式。就石器加工技术而言,三峡旧石器汇集了中国华南、华北的特点,成为三峡地区自古以来是南北方文化交流通道的有力证据。重庆奉节县兴隆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4万年,正是这一发现改写了重庆旧石器文化。
奉节横路遗址、奉节渔腹浦遗址、奉节洋安渡遗址及奉节三坨旧石器遗址等处旧石器文化的发现,则是三峡地区由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最新证明。这些遗址分布在长江二级阶地地层中,距今1万年前后,出土物品仍以打制石器为主,在旧石器文化层之上,迭压着少量陶片、磨制石器,标志着人类革命性的新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来临。
三峡旧石器遗址向人们证明了三峡地区当年曾经是人类活动和繁衍的优良处所,也是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非常前卫的地区之一,使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面貌日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