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基本刀法
http://www.socang.com   2006-09-08 16:16   来源:

  执刀法

  书法讲究笔法,需要有正确的执笔姿势:刻印讲究刀法,也要注意执刀姿势。前二种刀法,本文将着重就这二种刀法加以解说。执刀之法,也因冲、切之不同,而稍有差异。刻冲刀时,常见的是以拇指和食指夹住刀把,中指承于下方,无名指与小指叠起紧贴中指下,一起发力撮定。刀杆横卧于掌骨之上,使之稳定。其式略似执钢笔,但五指稍为伸展。刻切刀时,常见的是将刀把竖起,略似执毛笔的样子,而手指应向掌心收缩,虎口闭拢,掌须竖直,同时使用腕力锲刀入石。执刀的姿势正确与否,主要是看这种执法,是否能使手腕的动作利索,使腕力能得道尽量发挥。例如,在以上二式以外,也有人作捏拳式得,只要能达到满意得效果,也可以使用。

  起刀法

  运用冲刀刻印,不要用刀刃正锋直入。刀杆与印面须成三十度交角。刀刃一般应向内倾,即以外刀角接触印面,里刀角向身。起刀时,用外刀角使劲锲入。这种起刀谓之(侧入法)。若用切刀刻印,刀杆先偃后起。起刀时,刀杆与印面约构成四十度交角,先将刀角似正锋锲入,而后使劲旋动腕力将刀把扶起,使刀刃全部入石为止。这种起刀谓之(正入法)。 冲刀必须(侧入),刀刃与印面约成二十度交角,刀过之处,靠身一缘刀痕成斜坡状,外缘刀痕自然爆出(如图四)。冲刀切忌(正入),尚正锋前冲,则刻痕必细,且毫无意趣。

  运刀法

  (一)、冲刀:刀角入石后,就按一定方向奋力运刀冲进,指与腕须密切配合,用力要均匀,行动宜果断。这是篆刻用刀得关键,必须反复练习。在逐步提高得基础上,务求在镌刻中做到(以刀代笔)的作用,将篆法得笔意充分体现出来。在正常得情况下,大都是左手撮住印章(也可纳入印床),右手执刀,刀锋指向左方。起刀后,不但要大胆运刀,而且要目标准确,沿笔画边缘运进,做到丝毫不爽。最好能避免复刀重刻。(稳、准、狠)三字,乃用刀的基本要求。为了能做到这一点,可在奏刀时,除以拇指、食指、中指撮住刻刀外,以无名指和小指顶住在石章的右侧一边,可使运刀比较稳当,且能防止因用力过猛而失去控制(如图五)。在用力冲进过程中,要注意刀角不使深陷,就不得更进了。

  (二)、切刀:按上述起刀法起刀,先伏后起,(指刀柄)在一起一伏的连续动作下,一个刀痕接一个痕地连缀而成笔画之一缘。在一起一伏之间,刀痕十分清晰,要求前后衔接得浑成自然,切忌矫揉造作,刻成规律性的锯齿之状(如图六)在我国篆刻史上被称为(皖派)的作品,是善于运用冲刀刻印的典型流派。(浙派)诸家的作品,是善于运用切刀刻印的典型流派。

  (三)、双刀法:凡把笔画周围空隙部分刻去,盖出印来的印文呈红色的称(朱文)(阳文);反之,把印章文字刻去,而保留笔画之外的部分,盖出印来,印文呈白色的称(白文)(阴文)。

  刻朱文时,应从紧沿笔画外缘之右端起刀,向左方或冲或切,刻至笔画之尽头为止(如图七)。再将印石倒旋过来。如上法刻另一缘,顺手在笔画之两端各施一短刀,就刻成了一笔。凡每一笔画至整个印章,用这样方法刻成的,称为(双刀法)。

  刻白文时,则从笔画内缘之右端起刀,向左方或冲或切,刻至笔画的尽头收住。这时需要防止过头,因为不足还可以补刀,过头就难于收拾了。一缘刻好,再倒旋过来刻另一缘,最后以刀角轻切两端完成一笔。这同样是(双刀法)。

  (四)、单刀法:凡刻白文,可用双刀,也可用单刀。所谓单刀,即每一笔画基本上用一刀刻成,并不倒旋过来,再刻一刀。单刀刻印多用冲刀。运刀须果断而力猛,不滞不涩,刀过之处,内缘平齐,外缘糙裂,不加修琢,自然成趣。但初学者宜先学双刀,因单刀成型,短期内不易掌握。用切刀连贯成笔画的细白文,也称(单刀法)。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