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雕塑的形态语言
http://www.socang.com   2006-09-06 17:09   来源:

    依照词典的解释,“形态”即谓“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形态学是“研究物体外部形状、内部构造及其变化的科学”,与其联用的“语言”一词为“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方式或动作”。据此,雕塑形态语言可以理解为:雕塑家经过综合考虑,采用某些加工手法,作用于具体材料,创造出蕴涵一定含义的实在形体,雕塑形态语言是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处理方式。

    雕塑形态语言是艺术家围绕作品内容与形式进行思维与行动的结果,包含内容选择、材料选择、形式表现、功能运用等。涉及到雕塑家所处时空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渗透着人的特定思维,这种思想贯穿于创作的方方面面,形成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

1雕塑的内容选择   

    世间物象千千万万、数不胜数,这一切都为内容选择带来多样化,艺术家经过筛选、处理和加工,大至宇宙星象,小到质子结构,从有意识的主题再现,到随意性的形态构成,只要具备有意味的形式,均可浓缩于雕塑作品之中。

2雕塑的材料选择

    雕塑亘古永存,除其精神性之外,还得益于运用持久性材料,不同材料具有各异的形态、比重、色泽、强度等,其性能对主题表达、造型处理、制作程序、加工手段、应用范围等产生影响,材料的正确选择与合理运用,也即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是形成雕塑形态语言的重要环节。

    世上没有不能利用的材料,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发现材料之美,并能把其特性展现开来。大千世界蕴藏着丰富的天然资源,现代产业发展,又在不断增添新的人工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从发展趋势看,人造材料还会层出不穷,这都为深化内容和丰富形式提供了物质保障。

3雕塑的构造方法

    除雕刻成型和塑造成型仍在延续之外,现代雕塑制作已不再局限于对可雕或可塑材料的加工,各种成型手法已经纳入雕塑,诸如:编织、拼贴、粘接、钉制、焊接、切割、锻制、烙制、镶嵌等等,它们或单一运用,或相互组合,在空间中构成立体形态,扩充了雕塑的范畴。在构造原素方面,分化出各种基本形态,如:点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等。在构造处理方面,通过重复、渐变、共型、错视、省略、色彩、分解、组合等运用,形成繁复多变的形态语汇。

    雕塑家们可以采用上述原素和处理方法,经过严谨再现获得艺术效果。也可强调主观意识、将点、线、面、体等原素在空间中的分离与组合作为切入点,通过其相互作用构造立体形态。还可将具像造型和抽象造型熔为一体,尊重客观现实,又重于理性分析,运用归纳方法,对物象进行简化,体现其特征部分,使雕塑造型即具客观之象,又具主观之意。

4雕塑的功能运用

    对于雕塑来说,除审美教育之外,功能开发也是尚待进一步充实的方面,东西方传统的器具雕塑已有范例,现代城市环境为雕塑运用提供了新型载体。诸如:雕塑与建筑、建筑部件(大门、立柱、围墙等)、城市服务设施(电话亭、售货亭、候车亭、隔离墩、围栏、护柱、休息椅、照明器具、计时器具等)、生活游乐设施、广告标识等等。

    以上只是简单罗列而已,客观上提供了切入点和具有可行性。如若作品再与声、光、电、水、火等结合,使静止的雕塑呈现运动的状态、产生变幻的光影、美妙的音乐、流动的水体等,都是当今雕塑家值得探索的课题。反观雕塑教学与创作状况,知识储备显然不足。诚然,这有历史的原由,雕塑历史绵延近万年,相对而言,雕塑行业在过去中国并未得到重视,受世俗观念影响,少有雕塑家的合理位置,无法以个性化创作形态展开。尤其在雕塑教育方面,长期以来,一直是师徒相承制的手工作坊形式,没有理论著述流传于世,对雕塑艺术规律未进行系统总结,更未确立规范的教学体系,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较之于姐妹艺术,文化滞后显而易见。

    中国主流雕塑真正反映现实社会,服务大众生存空间,还是在二十世纪20年代之后,有识之士远涉重洋,由日本、法国等地引进雕塑教学体系。五六十年代,补充进较为完善的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一批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准的雕塑人,形成初具规模的雕塑创作队伍,奠定了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基础。其间由于战争频繁、政治干扰、经济拮据等众多原因,在内容与形式表现上,雕塑状况显得极为狭窄单一,形态研究只是初步展开。

    时至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放之门打开,东西方数千年的风格类型几乎是同时摆在国人面前。在这种大冲撞、大融合、大发展的情形下,当代中国雕塑艺术领域不免存在无序状况,中华传统技艺尚未恢复,西方雕塑精华还未吸收,现代构成雕塑也没研究,行为、装置类型的观念艺术就已扑面而来。在此情形下,在雕塑教学与创作中,大力倡导探索雕塑形态语言,丰富雕塑表现语汇也就显得尤为迫切,形成风格化、个性化的雕塑群体与个人,无疑是维护雕塑精神、发展雕塑艺术切实可行的方法。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