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多有宣扬孔子行迹之书。《论语》为孔子记言行事之滥觞,其后汉司马迁撰《史记》,以孔子入“世家”。宋、明以来,集孔子圣迹之书日多,有附图以表圣迹者,如以文为主之《孔子家语》,以图为主之《圣迹图》等。《圣迹图》中所采择之孔子故事,材料多来源于《论语》、《史记》这两部书。
鲁迅先生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指出:“中国的《孔子圣迹图》,只要是明版的,也早为收藏家所宝重。”《圣迹图》约出现于明代,有彩绘本、木刻本、石刻本。旧有石刻的墨本,不知是否会较木刻本早些。今所知、所见的诸《圣迹图》,应以明正统九年(1444年)张楷(字式之)序刊的《圣迹图》木刻本为诸本之祖。其后有明弘治十年(1497年)何珣(字廷瑞)跋刊本、明弘治年间彩绘本、明正德元年(1506年)邓文质刊本(已失传)、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沈藩刻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明隆庆六年(1572年)刊本、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武林吴嘉谟辑序刊《孔圣家语图》11卷(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及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山东巡按御史何出光(字兆文)石刻《圣迹之图》112图,拓本、序刊,现存山东省曲阜孔庙。曲阜孔庙之石刻《圣迹之图》吸收了前人之精华,可以说是集大成之作。其洒脱流畅的线条精致入微,千年历史之场景生动再现,孔子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而刻于元末明初的山东邹城亚圣庙“孟氏宗传祖图”以及根据宋代李公麟所绘勒刻的浙江杭州孔庙“七十二弟子像赞”,亦属弥足珍贵,与曲阜孔庙“圣迹之图”一道,连贯组成石刻本意义上的表现孔子、孟子以及弟子门人行迹的历史画卷。
因之,线装书局根据民间所藏上世纪四十年代之拓本,经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张圣洁先生点校,把曲阜孔庙“圣迹之图”36幅、邹城亚圣庙“孟氏宗传祖图”12幅以及杭州孔庙“宣圣及七十二弟子像赞”73幅集合编辑出版,择要取名为《曲阜邹城石刻孔孟圣迹图》。
孔子圣迹部分,全面反映了孔子笃志教化、追寻理想的一生。孔子三岁丧父,曾做过“委吏”和“乘田”(管畜牧),中年开始聚徒讲学。50岁前后曾担任过鲁国的司空、司寇。54岁开始周游列国,到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都不被采纳。奔波14年,后返回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及著述,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73岁去世,葬於鲁城北孔林。“孔子圣迹图”以编年为顺序,对孔子生平事迹进行了具体描绘,形象地表现了孔子一生之行迹。这部分所表现的内容取材于孔子生平事迹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片断,以图像和文字的艺术形式,对孔子为后人做出的突出贡献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有利于读者直观地了解孔子事迹及其思想。
孟子圣迹部分,高度概括了孟子的一生。“孟氏宗传祖图”分别为:断机,思孟传受,梁惠王问利国,齐宣王问治国,传食于诸侯,公孙丑问浩然,道性善,四基山坟庙图,乐正子配享,邾国公、邾国宣献夫人,亚圣公夫人,门人。
另外,“宣圣及七十二弟子像赞”更是难得的珍品,关于七十二弟子像流传极少。
199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会后发表宣言宣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相信《曲阜邹城石刻孔孟圣迹图》的问世,将有益于人们怀抱谦恭去践行这一思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