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藏有一方清代乾隆年间留下的匾额,虽时隔两百多年,原有的金漆已剥落,但匾额上镌刻的“环桥豪俊”四个颇具神韵的榜书大字十分醒目,右边“赐进士第奉政大夫兵科给事中廵视西城……”等数十个头小字也清晰可辨,题匾者是乾隆朝以直谏闻名的“言官”胡定。
胡定(1709-1787),字敬醇,号静园。广东南雄人。少时性聪敏,博闻强记,14岁考取秀才,17岁中举,21岁成进士。乾隆五年他出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并协理山东、江南、浙江诸道。
上任的头一年,他就上疏奏陈湖南巡抚许容诬陷粮道谢济世一案,揭发湖广总督孙嘉淦以及布政使、按察使、长沙知府、善化知县等朋比为奸倾陷谢济世情状。经朝廷派人勘察,雪谢济世冤情,有关官员受到惩戒。此案搅动了“太平盛世”的一潭死水,朝野震动,胡定因此声誉鹊起。之后,他升任负责兵部官员督察的兵科给事中一职,并担任京西巡城御史。在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云集的皇城根下,胡定一如既往,惩恶扬善,不避权贵。曾访得辖区内善良和恶棍的姓名于街道各立一榜,以示诏诫。民有讼者,即时判结。有御史贵戚诬卧佛寺僧为盗,系于狱中。胡定秉公审案,查明真盗,僧冤得雪,御史降官,贵戚除籍。京城为之侧目。
胡定后来在弹劾内务府郎中剥削伤民时,反被军机大臣诬为弹劾不实,削官下狱,由此结束了言官生涯。乾隆二十二年,胡定的冤案虽然得以平反,并官复原衔,但他此时已无意为官,而是回到故乡掌教凤仪书院,开始了他教书育人的后半生。
胡定为官一生,两袖清风,生活淡泊。但他助学育人却乐此不疲,不遗余力。在京城为官时曾兴办义学于彰义门,并捐出自己的官俸。
此匾中“环桥”本指古代学宫前面的石桥,这里借指通往功名之路;“豪俊”即俊杰,出类拔萃之誉。这是他为“国学生”赖锦贤所题,时在乾隆四十二年,即公元1777年。此时的胡定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睹物思人,不禁让我对这位直谏敢言、乐于助学育人的古代先贤产生几分由衷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