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性时期的印钮
http://www.socang.com 2006-07-25 09:25 来源:
私印印钮发展到明代中期,终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已逐渐摆脱实用装饰的巢臼,朝微型雕刻艺术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一种可以独立欣赏的工艺美术品。现在我们知道,这种独树一帜的传统中国工艺美术,正是以中国所特有的软石印材(其中包括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文人治印为鲜明标记的。中国印章的钮式,从古铜玺的简单铸钮发展到汉代百宫的官私印钮,是因为印材使用范围的拓宽,玉、琉璃、牙角、水晶等材质的影响,民间私印捷足先登,才使印钮的形式日趋多样,而明中叶以后,也因为印材品种的扩大与优化,民间私印艺术捷足先登,才迎来了印章艺术的百花争如和繁荣昌盛。从这一点来说,印钮的发展也和篆刻艺术一样,是私印创下的伟业。
在中国印章发展史上,清代印钮由于寿山田黄石的发掘与采用,以及制钮名家辈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使人刮目相看。这时,印钮的本意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维妙维肖的空间雕塑艺术。
明末至清乾隆年间,田黄石身价百倍,堪与上等的自玉比肩。除了纯净温腻的特色之外,其特有的黄色亦恰为世人所重,所以不仅民间喜爱收藏,也成为当时上等的贡品。“玉不琢不成器”,田黄在人们的心理中亦“不琢不成器”,这样,一些较小的田黄石在各名家手中就往往变成了玲珑可爱的带钮印章。现史书明确记载的制钮名家,就有康熙年间的杨玉璇和乾隆年间的周尚均。福建人向为“天遗瑰宝出闽中”感到骄傲,在那里,以雕琢、篆刻寿山石章和雕制印钮为职业的工匠,也可以说比比皆是;杨、周乃其中佼佼者,后被召进皇宫,做了宫廷的“御工”。
明、清时代,中国印钮的艺术成就主要集中于石雕形象上,这一时期的印钮制作,也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石雕艺术的一个缩影。因为它不仅充分运用石雕造型艺术重的表现手法,如圆雕、浮雕、透雕、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阴刻等,而且还在这一块块“方寸之地”,集雕刻、书法、绘画于一体,千姿百态,精巧制至,形成了非常独特的艺术世界。印钮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亦即黄尝铭先生提出的钮头雕和全面雕。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