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红,是我国古代漆器雕刻中的一个品种,也是雕漆中的一个门类,因这种器物呈朱砂红颜色,故又称“雕红漆”。它以金、银、铜、锡、木、竹、皮,甚至陶为胎坯,髹以朱砂漆,漆层多达数十道,甚至数百道,然后在厚厚的漆层上描以各种图案、纹饰,用刀具施以刺、铲、钩等工艺,将漆层雕刻成浮雕,再经干燥与打磨退光处理,就成了一件古朴凝重的雕漆艺术品。
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的雕漆源于唐代,但我们今天常见的实物都是宋代遗存,现今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件南宋的“剔红桂花圆盘”。明代是我国雕漆工艺最辉煌的时期。明代皇帝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汇集了全国各地众多精工巧匠,也有不少优秀的技术型管理人才。果园厂御用漆器作坊的建立,使得当时全国的漆艺中心从南方转到北方,从而将雕漆艺术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永乐年间(1403年至1424年),国泰民安,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手工业也得到空前重视,像瓷器一样,漆器也成了当时皇室重点发展的项目。在果园厂的漆器生产中,尤以剔红数量最多,也最精致。
永乐剔红器主要有盘、盒、碗、凳等器物,其中又以盘与盒最为杰出。盘的造型有两种,一种是圆形盘,另一种是花边盘。花边盘的形状有八瓣、十瓣、葵瓣等。盘内的纹饰以山水人物为主,而盘沿边则以花卉居多。盒的形制也有两种,一种是“蔗段形”,它平顶、直壁,平底微微内凹。还有一种叫“蒸饼形”,它的盒盖呈隆起状,形似馒头,斜壁内敛,底部略有内凹。在这两种形制的盒子中,前者为大,后者为小。香港佳士得曾拍出一件“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圆盒”(见图),就属于“蔗段形”,其上纹饰也为典型的永乐“蔗段形”剔红盒的款式,盖面精刻大朵牡丹,并围以不同姿态的花叶纹。盒外壁遍刻卷枝牡丹及卷草纹。这是永乐年间京城果园厂的精心之作,难怪乾隆帝对果园厂的雕漆十分赞赏,他曾在《咏永乐漆盒》一诗中赞道:“果园佳制剔朱红,蔗段尤珍人物工。无客开窗眄秋字,携童持杖听松风。细书题识犹堪辨,后代仿为究莫同。三百年来此完璧,文房思古念何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