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行走 杨静荣
http://www.socang.com   2006-07-12 10:30   来源:

  青砖红瓦,绿树高阁,宏伟的东南角楼,角楼上面是碧蓝的天空,下面是城墙和城楼,风清云淡的日子,一群飞鸟栖息在一排排有着历史回响的石阶上,只有人声渐近时才呼地离地飞起。对于行色匆匆的游人,故宫里的建筑群是陌生的,它们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终年排列着。然而对一个在这里行走25年的人,古老故宫的一砖一瓦是清晰可鉴,那些摆在殿堂之中的陶瓷器皿更是鲜活生动的。这就是杨静荣,一位长年工作在故宫博物院的陶瓷专家。

  杨静荣所在陶瓷组的工作室在故宫的撷芳殿办公,此处是当年皇太子念书的地方。故宫近些年经历着各种抢救性的维修保护,杨静荣见证着它每一处细小的变迁,而他最熟悉的则是故宫陶瓷馆的几次更新,殿堂中哪儿又多了一件宝贝,是哪年进馆的,何地发挖的,陶瓷大概的生辰八字是多少,他均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由于在鉴定陶瓷文物方面是一位出色的专家好手,杨静荣也被频繁邀请去参与鉴定或学术讨论,受邀做客央视推出的一档《鉴宝》节目,与观众打了个脸熟。

  ■不似学者的故宫穿行者

  虽然是位专家,杨静荣外表却不似学者,他留着花白而疏乱的头发,光亮的前额,有着笑意的眼神。杨静荣的面貌不显儒雅,说话有时流露着北京人的“糙”,偶尔能抖出一些老北京土话,他的性格不乏幽默,前几年自制了一些名片,名片上无职称无头衔,直书:故宫行走。查阅清朝官员职称权威著作张德泽所著的《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并无此职称,大概当年宫里的“上书房行走”是皇帝赐给宠臣的一种荣誉。而杨静荣自称为“行走”,带着某种自嘲的味道。一个人25年间“行走”在楼阁高下、轩窗掩映间,行走于静寂无人的院墙内,只为能把玩平常人眼中的那些瓶瓶罐罐。如今,老杨还能记起最初进入故宫的情景,那是1976年,杨静荣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漫淡古代陶瓷工艺花轴》一文,这篇学术论文成为他日后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敲门砖”。1979年,杨静荣正式调到故宫陶瓷组工作,每天他便开始了研究各朝代瓷器的工作,这些静止的陶瓷陈设便在他眼中充满了鲜活的生命。他在这段岁月中赢得了研究领域中的一些成绩,除经常给报刊撰稿外,还出版了《中国的陶瓷》、《现代民间陶瓷》、《古陶瓷鉴识》、《龙与中国文化》、《颜色釉瓷鉴定与鉴赏》等专著,主编了《中国一百件珍奇国宝》、《颜色釉》等著作。在1996年杨静荣独立主持完成了故宫陶瓷馆,获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我喜爱的博物馆展览”一等奖。

  2002年7月,《中国文物报》盘点中国文博考古学术成就,编写了《世纪经典中国文物百家言》,选出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杨静荣就是其中一位。对于一位文物研究者来说,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杨静荣说:“很多人都认为文物与历史密切相联,这当然是对的,但对于一件文物文化内涵的研究,要敢于有自己的观点,文物的研究都是在多位文物专家的观点撞击中才发现最合理的解读。这次筹备陶瓷馆新馆的展览,对陶瓷文物的解读要求新”。眼下,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收藏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大约达1052653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杨静荣说:“在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就是故宫,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这次筹备的陶瓷新馆,汇集了全国的上乘精品,数量质量都是全国第一位的,其他地方的博物馆无法与之媲美。这次新馆开馆时将有10多件展品是最新推出来的,都是清晚期时代的陶瓷精品,从没有展出过。”

  ■鉴宝需要文化功底平安藏古董,乱世买黄金。这些年随着民间收藏的逐渐升温,找杨静荣做陶瓷鉴定的人多起来。杨静荣说:“陶瓷鉴定对我们搞文博专业的人来说只是基本功,我们的主要工作不是搞鉴定,而是要挖掘陶瓷文化的内涵。一件陶瓷,只有具备了科学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才会有经济价值。有些陶瓷的价值是通过研究来体现的。所以陶瓷鉴定是要有文化功底,鉴定这一行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说到陶瓷鉴定的功力,杨静荣认为要归功于他早年积累的知识。在邯郸陶瓷研究所时,他专管陶瓷颜料的调配,4年时间,他掌握了全国各地陶瓷颜料的配方,现在他鉴定瓷器,一眼就能看出釉的配方是什么,是老釉还是新釉,这都是那会儿练就的眼力。1983年,故宫为了培养他,让他到复旦大学进修。36岁上大学,他赶上了一个“末班车”,但系统的理论学习,为他从事科研打下了基础。

  杨静荣在他的《陶瓷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提出,陶瓷鉴定包括4个方面,一是断时代,二是辨窑口,三是识真伪,四是评价值。这第四点说的是评估陶瓷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价值。在山东淄博,杨静荣意外地发现了一件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的残片,枕面纹饰完整,画面是一个男孩举着类似高尔夫球杆的东西,瞄着一个圆球。这让他想起了陈万里先生《陶枕》一书中的一件瓷枕画面与此类似,先生把画面上的圆球定名为板球。他研究后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古人管它叫“锤丸”,流行于宋、金、元。元代一部专著《丸经》,记述了这种球的比赛规则,与现代高尔夫球类似,故宫藏有宋代“蕉阴击球”图册和明代“宣宗行乐”图轴,表现的也是这类运动。而宋代的高尔夫球有3种,大的有鸡蛋大小,小的如栗子大小。杨静荣说,“以前人们没有认识它的价值,我在摊儿上见到过,最早几块钱一个,现在也不过几十块钱。我研究后认为它具有文物价值,肯定会升值。”杨静荣认为,只有对古代陶瓷的深入了解,才会知道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也是鉴定的基础。随着学术研究的发现,这些文物的价值也就会显现出来。

  ■盲目跟从是收藏界的误区

  由于近年来文物收藏的热度升温,央视推出一档《鉴宝》栏目,杨静荣认为这个节目让处于“冷门”的文物收藏文化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这个节目引导了一大批人进入收藏市场。《鉴宝》栏目中弥漫的真假共辨、珍宝同赏、比眼力、猜价格的悬疑与紧张,就像一出一波三折的惊险情节剧,让观众的情绪在财富的梦想中起伏跌宕,生发出对文物收藏的浓厚兴趣。该栏目的收视成绩在央视名列前茅。虽然《鉴宝》节目办得不错,但由于专家水平参差不齐,在估价上与市场价格有些悬殊。杨静荣认为,鉴定上的不专业,很容易误导观众,尤其要警惕节目中对某种类似博彩方式的过度渲染,而文物收藏过热很可能导致一种畸形与病态的社会心理产生。杨静荣认为,尽管《鉴宝》中有很多赔本赚吆喝的例子,但一夜暴富的例子也不少,这让很多人产生了一种投机心理。杨静荣认为,搞收藏的人常梦想能不能“捡漏儿”,其实,现在市场上“捡漏儿”的机遇已经很有限了,而且除了官窑精品,一般的古代陶瓷已经没有多少升值空间。很多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就是心存侥幸。现在市场上高仿的东西,最高能仿到九成,但往往那一成就容易让人打眼,杨静荣奉劝收藏爱好者要多看书,多看实物。此外还要保持平常心,别盲目追风。

  ■民间收藏能挽回海外散失文物

  这几年,中国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富裕起来,很多人开始到海外收购自己国家的文物。这些买主一方面在寻找失去的年代,另一方面也是目标明确地寻求可靠的保值手段。而继股票、房地产投资热之后,很多中国企业家将眼光投向了古董收藏。杨静荣认为,正是通过他们,中国流失海外的艺术珍品开始回流。而且,一些中国文物在欧洲比香港卖得便宜。杨静荣说,目前中国古董的买家构成:40%来自欧洲,10%来自美国,其余来自中国。不过,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投资者蜂拥进入海外艺术品市场,搜集梵高等人的艺术品不同,中国收藏家对本国的文物兴趣更浓。杨静荣说,“中国商人将收购中国古董作为显示自身实力的方式。同时,也是表达民族自尊心的最好途径。加上很多人对外国珍品了解不多,所以他们选择收藏自己国家的古董。”杨静荣谈到,几年前,流落在海外达300年之久的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作品,被中国商人以近300万欧元的价格购得,后来由故宫博物院收藏,成为海外古董回归的里程碑。杨静荣认为,“海外古董回流,不仅对中国馆藏文物是个极大补充,也使许多珍贵艺术品进入民间,培育出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以百万件计,分藏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还有数千件艺术和文物精品为海外私人所藏。这些文物,有许多是战争中被掠走的。”杨静荣反对“外流有利于保护文物”的说法,他认为,“这是不对的,文物是有其所有权的。根据《国际流失文物返还公约》,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能够成功地索回部分流失文物。”

  2003年故宫内的陶瓷新馆开馆了,杨静荣再度筹备陶瓷馆新馆的大型展览活动,以数年的研究成果去“抢救”那些已在历史上“失忆”的陶瓷,寻找它们的出处,还原它们的面貌,很多尘封已久的陶瓷文物都是首次参展,开馆之时与游客们见了面。杨静荣希望能通过此类展览,让文物与大众实现真正的交流,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收藏文化。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杨静荣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