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是家庭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具。现在商场出售的镜子是用玻璃涂上一层水银,背面镶粘板,非常简易。而在我国古代,镜子却是用铜制作的,正面用玄粉和白旃磨擦发亮,背面铸有纹饰及钮。铜镜始于何年,《辞海》载:“最平的铜镜属殷商时代”,可见铜镜的历史可上溯到我国商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时至汉代,青铜制镜则进入了它的第一个高峰期。此时的铜镜,形制多变,纹饰题材更为广泛,其上多附铭文、吉语,制作工艺日臻成熟,自成系列,成为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一大奇迹。但自从甘肃、青海的齐家文化墓葬里发现铜镜以后,又将铜镜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千年以前。
奇怪的是,有些铜镜埋葬在地下,经历了上千年,居然挖出来以后,既没有斑驳的铜绿,也没有被腐蚀的痕迹,却古意盎然。尤其是背面的图纹,线条简练生动,犹如刻在竹简上的隶书,是典型的汉代器皿上的饰纹。如“昭明”古镜。它经历逾千年的岁月,依然纹饰清晰、镜面闪亮,光可照人。这叫人怎不顿生疑惑:为什么千年古镜不锈呢,
千百年前的器物,埋在地下,不是腐烂,就是锈迹斑驳,出得土来,能保持完好的,大概是凤毛麟角,稀罕之极。经历千年的铜镜,镜面依然绿光莹然,可以照脸,而其上的纹饰不管是简洁还是繁复,造型都生动有趣,线条都曲折流畅。古人的情趣和才智,在这些铜镜中可见一斑。
古铜镜背面的花纹是丰富多彩的。战国、两汉为鼎盛时期,唐代更加繁荣。诸如战国的山字纹镜、汉代的神兽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都是富有时代感的典型代表作。还有把神话故事刻画在铜镜背上的,汉镜出现两王母、东王公、忠臣伍子肯,唐镜出现嫦娥奔月、孔夫子问荣启期等图景。最高档的要算特种加工的铜镜,有涂朱彩绘镜、鎏金镜、漆背加彩画镜、金银平脱镜、螺钿镜、彩漆绘嵌琉璃镜。这些镜.造价昂贵,不是一般百姓所能买得起的。
铜镜背有铭文的也艮多。清代的收藏家曹君直藏有唐代菱花镜,镜背铭文作“照日菱花出,临池满月生,官看巾帽整,妾映点妆成。”映日发光影如菱花,映水发光影如圆月,堪称镜中之宝。又清代唐松泉藏六朝诲马镜,镜背铭文是“赏得秦皇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持是了明心。”这个镜铭是有典故可寻的。汉初刘敞著《西京杂记》载,秦统一天下,建阿房宫,厂搜奇珍异宝聚于宫内,其中一方具有特异功能的大型铜镜是宅中之宝,镜中照人呈倒立状,若以手扪心照镜,可见人的五脏,若心怀歹念,照镜可见胆张心动,于是秦始皂把这面镜子挂得高高的,命近侍们照镜,发现有胆张心动者即严加惩处,故称“秦镜高悬”。当今在戏剧舞台上出现有“明镜高悬”是清官如镜的意思,这样写是为了让观众容易理解。“明镜高悬”源于“秦镜高悬”,但“秦镜高悬”却很少有人知晓了。
前面提到的“昭明”古镜,当属珍品之列。此镜,圆形,直径18厘米,圆钮,其外围环饰用四叶纹、连弧纹及铭文数字,镜身宽平素缘,纹饰古朴,线条流畅,一改早期铜镜严谨细腻的古拙之风。镜背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象文日月。”十一字吉语,其间数个“而”字环饰,字体端朴,古韵横生,故此镜全称为:“西汉内清质以昭明连弧纹镜”简称“韶明”汉镜。这面汉镜虽然已有千百年了,但出土时依然纹饰清晰、镜面闪亮,光可照人,保存极为完整,这在一股古铜镜中较为少见,是收藏家的掌上瑰宝。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面铜镜,圆形,龟钮,直径27厘米。内囤为四像,依次为玄武、青龙、朱雀、白虎;第二囤为十二生肖所在的十二辰次,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第三圈标记八卦,八卦以文王后天八卦方位排列,中间以花朵相隔;第四囤为二十八星宿的星宿图;第五囤为铭文“长庚之英,白虎之精.阴阳相资,山川效灵,宪天之则,法地之宁,分列八卦,顺考五行,百灵无以逃其状,万物不能遁其形,得而宝之,福禄来成。”这种纹饰的铜镜统称为二十八宿镜,它揭示厂我国古代二1·八宿、八卦、牛肖这三大体系之间彼此存在着相互渗透与借用。二十八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座,宿是指星的位次及集合体。二十八宿确立的主要作用是规定季节、编制历书,以求掌握季节转换的规律.同时观测作为标志日、月、五星、彗星等的运行位置和各恒星所处的位置,这是劳动人民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仔细观测天象的结果,
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时常与占卜相联系,镜中的纹饰证明了这一点。古人视天上的星辰具有超人的智慧和神秘的力量,与人之间相互感应,观察大象就可预卜国家命运及人间祸福,根据各人生辰所值的天文现象推卜其人的寿天贵贱。葛洪《抱朴子·辩问篇》就清楚地说:“人之吉凶修短于结胎受之之日,皆卜得列宿之精。”同时用八卦代替星座,宇宙之间的千变万化,则表现在八卦上。
二十八宿铜镜构图完善、优美,星图罗列井然有序,形象逼真,为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提供了不可言喻的史料价值。在铸镜鼎盛和繁荣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奇异的铜镜,西汉有一种透光镜,将镜面映日,然后投射在墙壁上,可以把镜背的文字、花纹全部映入影内,故也称“魔镜”。可惜,这些稀世珍宝极少留传至今,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种很大的遗憾。
清乾隆以后,铜镜渐渐地被玻璃镜所取代。我国古铜镜千年不锈成了考占界的一个谜,引起历代学者的兴趣,现在经研究发现,古铜镜的表层非常特殊,千年不锈的奥秘就在这表层上面。
现在见到的许多古代铜镜表面都有一个特殊表层,它们紧密地贴在铜镜表面,正是这个特殊表层,使得许多古铜镜虽然在地下埋藏了一两千年时间,却至今依然没有一点儿绿锈,镜上的花饰、铭文清晰可见,有的甚至隐约可见人影。这个特殊表层的耐腐蚀能力非常强,据试验,它能抵御除氢氟酸外所有强酸的腐蚀,在盐酸中浸泡较长时间也不发生变化。
我国古代学者对古镜表层的研究大约开始于宋朝,以后一直没有停止过。西方和日本的学者大约从本世纪初,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多是从金属防腐角度上进行的,并曾经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过许多分析,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较为令人满意的答案。因此,这个问题成了一个重要学术悬案,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今天,千年古铜镜不锈之谜已被我国的科技工作者解开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何堂坤经过几年的深入研究,得出了结沦,我国古铜镜所以历经千百年而不锈,是由于它们的表层涂了一层锅汞剂。这个结论已经被有关单位的模拟实验所证实。有关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对古代铜镜及古代冶金史的研究是个很有意义的重要贡献,而且它将对现代的金屑技术的进展有实际意义上的推进。
现在,磨铜镜的手艺虽早已失传,但古铜镜已成为我国历史文物。有些古铜镜不仅有其历史研究价值,还有它独到的美学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