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18日电/黄土坑中,数具无头人骨,成堆被焚烧的肢骨,历经两千年依然锋利无比的铜箭头,散落的铠甲片……这一切仿佛在提示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无比惨烈的激战。
这是4月17日下午,新郑市龙湖镇王许村西北一处战国环壕的考古发掘现场给河南日报记者带来的震撼。在发掘现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有无头人骨的战国古战场遗迹在河南还是首次发现,从出土的半两钱、无头人骨等文物分析,这场战争应发生在战国末期,极有可能与秦灭韩国的战争有关。
据瞭解,为配合郑(郑州)石(石人山)高速公路建设,从2月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新郑龙湖镇王许村西北的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战国环壕一处,汉代墓葬8座,出土了铜、铁、釉陶、陶等文物百余件。其中最有价值的战国环壕总长90米,环壕的东段和北段发现了7具较为完整的无头人骨,其中有3具是迭放在一个事先挖好的小土坑内。结合人骨周围的铠甲、铁铤铜镞等分析,死者的身份应为古代的将士。
随记者一同赴现场的河南省着名文物考古专家郝本性告诉记者,这处战国环壕出现的情况极有可能与秦朝的“军功爵制”有关。秦朝商鞅变法提出“耕战政策,鼓励军功”。《通考•兵考一》中专门记载:“凡战获一首,赐爵一级”,即士兵在战斗中缴获敌人首级一个,爵位就晋升一级。从出土的无头人骨能看出,颈椎骨断裂处十分整齐,应为利器所砍,说明了这些战败的士兵是被秦国士兵砍了首级拿去邀功,印证了当时秦“军功爵制”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