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曦林《墨生的画》
http://www.socang.com   2006-04-28 13:02   来源:

  我知墨生,先知其为文,次知其为书,后知其为画。因此他在我的印象里,首先是位研究书画史论的青年学者。他不像同龄的其他风云人物那么热衷于西洋体系的前卫艺术,只是那么静静地、稳稳地沉浸在中国古文化的大海里修行,对民族文化内涵的认知远在同龄人之上,论文水准也决不在科班出身的同龄人之下。别人服不服气是别人的事,我只知道我自己,能从他的文章里得到启发。之后,又看到他的书法集,功夫不浅,却流走自然,随意结体布局,有创造心手,其风格大体属于有传统功底又倾慕汉魏民间书风的现代自由体,或称之为天真派,只以书法抒泻自己的心,宛如书苑里的一株清梅,散发出幽幽文气。

  近日他拿了些画照给我看 少有惊世的巨构,没有咄咄逼人的架势,也没有过分精微的塑形和渲染,却大多耐人寻味。古人论诗是“韵外之致”、“言外之意”、“味外之味”,论画亦然,以“画外之画”为贵,墨生的画其用心处即此。我喜欢他那些简笔山水,造境空阔,笔墨疏淡,但总能嚼出些酸咸之外的味来。比如那《赏心亭》,近处是几株朦胧的春柳,远处置一小亭,空阔的水面上横着一叶无人的扁舟,题记中说:“境由人造,而余画内不欲置人,有则俗”,他在另一相近的画面上又写了“心与船行”四个字,总启发你在想画外的那些物事:为何有人则俗?为什么“野渡无人舟自横”却受到诗人的喜爱?为什么在别人的画里那舟船是载人、载货的工具,他这空舟却是载心而行?为什么有了人却乏了意,无了人却有了心?这是否切近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无观、色空观?是否禅家所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古人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这造型艺术又怎样活用那器而不为器用,让那形而下转换为形而上,臻入那道的境界?

  墨生的许多小品似的或者深于微型册页中的山水,是山是水,却并不去刻意描摹那某山某水,无论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境,还是乱石迸泉白雪覆青之景,仿佛都是他的心迹,都是他的禅思。他并非不能对景实写,他有幸随可染先生下过写生的功夫,许多景语也得自于造化的启示;他并非不讲究笔墨,他研究过董其昌的空灵与禅学的关系,确曾心仪程邃焦墨世界里的清逸,时时叹赏黄宾虹深厚华滋中的内美。但其着意处多在境界、笔墨与自己精神内涵的同构性联系,即以怎样的图式和笔墨表现他个人的哲思。其山水如是,其花鸟亦然。予见其花鸟殊少,只是几幅顺手牛来的案头小景,杯中梅枝,画上替兰,盆植绿叶,都是衡其案牍劳作的媒介。或画荷,寓“心与同凉”之意;画莲蓬,表“实而不华”之性;又在一枝寒梅上,悟“无笔墨痕”之境,既从于他的心,又从于他的思。不是说他的笔墨技巧就一定高于那些已经鼎鼎大名的专业画家们,但他的笔墨里确比一般的专业画家们多了许多的文思、哲意和画外之画,或者说别有一番滋味,恐非过誉。书画史论的著述占去他许多艺术实践的机会,但也得缘撷拾了古今名家志道的学问,涵养了他艺术中的内美,升华了艺术的格调,丰富了文思,多了些学者气息,强化了精神性的表现,得乎,失乎,还是歪打正着,历史自有公论。

  墨生的书画空、静、清、雅,仿佛和流行中的前卫艺术大相径庭,他那“山静如太古,心清无尘滓”的抱道信条与他繁忙紧张的现实生活节奏也仿佛是个悖论。他说他有强烈的创作冲动,但不得不爬格子到深夜,到凌晨,为此也十分痛苦。同样以爬格子为业而未死了那书画创作之心的我对此颇多同感。由是,他如何衡其心、养其性引起了我的兴致。他在《盛夏图册》的题记中说:“外缘虽热,内境清凉,余定力尚可乎?”这是自问,也是自定。我以为这定力是他解决矛盾的枢纽,他是有这定力的,且这定力远非几年之功。渐渐地熟悉了,我知道他幼年从家教中承继了一脉书香,少年时代曾拜师习古典文学,还练过内家拳,后有缘得遗贤宣道平艺术启蒙,得李可染谆谆教诲,进京后广交师友,自修文史哲,研究书史画论,更独钟情于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相互参悟。他说他庆幸这“驳杂”,实际上他是得益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整体修行,还有以平常心处平常事的修行心态。由此道冶艺、修身、养性,钝根也会修成正果,更何况天才颖慧的墨生呢。

  或许有的朋友以为墨生过于执著地“好古”,或以为现代的青年不必如此地心仪“太古”,不能说不对。但我认为,在那现代的急促的呼喊之中,在那急功近利的名利场上,有那么几株古雅的青松倒显出他独异的风神。更何况大多的青年过深地迷恋于西方式的现代,过分地轻蔑了中国的古文化,还有不少的长者只在艺术的浅层上浮游,不知文思为何物,墨生的特立得行正可以弥其不足,正可以发人深省。墨生的画也不能说没有现代感,正如他的文不乏对西方现代美学的通悟。他以后怎么走是他自己的事,别人也未必都应该像他那样治学和为艺双翼齐飞,但“画者,文之极也”的古训却是所有艺术的共同规律,有没有学养,有没有文思,是所有艺术中区分画匠和艺术家的不易的界岭。没有人能阻挡社会和艺术的日趋的现代,但中国人可能有中国人的活法,中国艺术的现代将从中国古文化的大海里扬起中国式的风帆,墨生的那叶静寂的小舟说不定正承载着他那颗汲古出今的心。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刘曦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