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锐是这次大山子艺术节的总策划,2002年他来到“798”,一下子就被这里所吸引,他想在这里留下来,可留下来就要面对短暂的租期。为了这个引起他无限幻想的地方,为了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他一次次、一步步地策划着“798”。
我把“798”的概念喊出去
我并不是最早来“798”的人,在我之前,隋建国、刘索拉就已经租了这里的房子,《新潮》杂志也租了这里的厂房,这本风格前卫的杂志在这里办了5期,却一句也没有提这里的建筑,在他们的眼里,这里只是临时租来的一个工作环境而已。
“798”这个词正式被提出来是我来了以后的事,那时这里有一些闲置的厂房,租金也比较低,工厂也希望自己在奥运之前能做些什么。厂方原计划把“798”逐步变北京东部的一个电子城,与西边的中关村遥相呼应,按照这个计划,“798”在2006年以前就要全部拆掉。
在我来到“798”之前,罗伯特在这里租了一个小厂房,装修的时候我去看了这个空间,因此知道了这个引起我幻想的地方。只是那时候,厂方给所有租户的时间都是不超过三年,2002年我和厂方签合同时,他们给我的时间是两年零十个月。
对于我来说,我一直在找一个工厂空间作为自己的工作室,我的唯一条件是找一个工厂建筑。这里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发现自己是没有选择的,在进入了那个厂房的第二分钟我就对物业说:“我签这个合同,我要这个空间!”
太美了!即使只有两年的租期,我也选择了它。
我看过很多工业建筑,这里是不可多得的,我没有理会那个合同的日期。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梦的开始。
进来后我开始装修,不但装修了我的空间,而且帮助设计了旁边的“北京东京艺术工程”(B.T.A.P)的空间。
B.T.A.P是“798”的开盘广告
我希望这里有特别好的环境,因此整理了工作室前面的院子,拆了一些破旧、闲置的小厂房,把院子扩大了。当时B.T.A.P要开张,我就设想把这里不断地向时尚空间转化。
作为一个向公众开放的艺术空间,B.T.A.P是第一个在“798”落脚的。最初我们把广告牌放在现在“大山子艺术区”的水泥牌那里。这是一个很浪漫的想法,因为当时那个通道里还是车间,工人们还在正常操作,我的构想是当人们来这里时,走过机器轰鸣的厂房,看着操作的工人,然后再进入一个这样的艺术空间中,你的感觉就是从五十年代一成不变的生活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那是一种时光遂道般的感觉。
这是一个奇妙的构想,B.T.A.P当年开张的时候来的人特别多,反响特别好。通过这样一条时光遂道,把一个改造的方式明快地展现给大家,让大家都知道这种改造是比较简易的,而且很容易操作。徐勇,毛栗子、邵帆等人都是在B.T.A.P“开盘”之后,才知道这里的。
然后,在两个星期之内,通道两边的厂房就租掉了。
包豪斯是“798”的印象
尽管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同意我这个观点,但是对我来说,第一,这就是包豪斯;第二,这样宣传对大家来说简单明了。
我不用再向大家说什么“这样的建筑非常了不起”之类的罗嗦话,不用更多的感叹号,没用!我给了大家一个形象的,同时非常有特点的符号。这是一个直接的艺术品宣传,这种宣传比我说一大串废话都有用,在中国出现一个包豪斯工业建筑,它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我觉得我的这个说法对“798”起了一定的作用。
“798”生存策划
“798”吸引了许多大牌的艺术家,比如邵帆、赵半狄、徐勇等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因为每个人的个性都很强,带来了一些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形式感。比如徐勇,他的“胡同游”就很出名,他在798租了最大的一个空间,而他最开始的想法就是不做单纯的艺术工作室,而是作一个时尚空间。我觉得这对艺术区是一个非常好的设想。
另外,我们还迫不得已地做了一些协调活动,为什么说迫不得已,因为我们在这里的日子快到了,好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发起这个艺术节也是这样的想法。当时七星集团的物业已经给了大家一个期限,并且让这些工业单位结束2005年前的工业计划。
我们也听到了这个传达。艺术家们在开会的时候都提出了一些想法,想尽方法让自己能在这里住得更长一些。我们在第二次讨论的时候提出来做艺术节,因为大家都是艺术家,不可能作别的,一些激烈的行为反而显得幼稚可笑。我们想通过艺术节的形式,一方面确立我们本来就已经很鲜明的个性,另外还可以引起社会对我们更多的关注。
这是一个连锁反应,甚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连一些政治人物都到这里来参观,比如瑞士首相、德国总理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夫人等等都来过这里。
最初艺术区只有B.T.A.P一家画廊,2003年的时候出现了新加坡人开的画廊。去年,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的一些画廊也在“798”陆续落户,这里变成了国际艺术交流的聚集区。这些国外的画廊也是通过媒体了解到“798”的。
把“798”的名号打出来是一件我们刻意去做的事情 —你不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谁会来帮助你?我们是策动整个社会来保护这种老建筑。
我们发现了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建筑,我们真是执着地喜欢这个地方。
把“798”国际化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其它类似的艺术区,比如上海的莫干山路,你会发现,你喜欢一个地方那就要看如何进入,进入后采取的又是什么样的方式,是破坏还是翻新?在里面下多大的功夫?虽然我们只有两年半的租期,可是我们对“798”的改造是翻天覆地的,包括建筑的轮廓、建筑的质量、细节的处理和最后的风格显示,我们全都有非常具体的追求。
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以点代面”,把一家做好了,让它产生影响,那么就是一种吸引。为什么后来老外也兴冲冲地跑过来参与到“798”当中,因为这些空间的改造都是国际化的,这种把旧空间变成一个新的时尚空间的做法在国际上也是一种新的方向,也有很多人在尝试和呼吁,并已经成为一种模式。
一些喜欢艺术的人物,最新潮的人物,他们喜爱这种方式。把一些新潮的想法与过去的历史遗迹相叠加,这符合大家的要求。许多在这里做画廊的人也很有钱,他们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画廊开在现代城里,但是他们没有去,就是因为在这里可以同时享受艺术的自由,这种自由是新鲜的想法加上过去的传统。
不怕小资
艺术节是“798”经营多年后的一次小小的爆发,一次时尚的爆发。
“798”是一种新方式,有更鲜明的时间概念,而且这些东西在这里能生成艺术创造的更好的土壤。在这里,中国最好的艺术想法和作品互相竞争。这种竞争对艺术家、对其他人都是一种吸引力。
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一穷二白,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798”这张纸上已经有了一些以前的影子,但这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
“798”不是一穷二白,“798”这块土地的历史非常富有,在“798”的图画里已经有很多辉煌的故事,可是对于新的开拓它还是一张白纸。
现在“798”不仅是一个艺术聚集区,这里面还包括了餐馆、咖啡厅,这也是按照原我们的设想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