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成影像——首届中国数码艺术博览会见闻
http://www.socang.com   2004-05-17 13:36   来源:
不知不觉中,它们已悄然渗透到方方面面,越来越频繁而自然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广播、录像、唱片、广告、书报、舞台、街头,出现在专业艺术家的创作和普通人的艺术生活中。这,就是数码艺术。

在昨天闭幕的首届中国数码艺术博览会上,各种形态的数码艺术纷纷登场亮相,记者在现场捕获了不少新鲜的见闻。

实物图景数码化

数码动画短片《樱桃》叙述的是一只霸道的大茶壶和两只聪明的小茶盅抢樱桃“吃”,结果大茶壶不当心跌下桌子摔了个粉碎的故事。片中的茶壶和茶盅都是生活里的实物,制作者将拍下的一系列实物图景数码化,运用多种专业软件赋予其生命和感情,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像那只大茶壶盖子一掀一掀地打呼噜的镜头,让观众们笑出了声。在这次数码艺术博览会上,播映了许多各种形式的数码动画作品。除了《樱桃》以外,表现一个平面符号“小黑”为理想而努力、终于变作一个立体的人的《小黑历险记》,将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镜子》,使一幅古朴幽雅的国画“动”起来的《小狗扑蝶》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码技术,让实现艺术的奇思妙想成为可能。

摄像日趋平民化

DV(数码摄像机)设备价格的日趋平民化,令“摄像”不再成为特定人群拥有的特权,平民因而得以用自己的视点去关注自己的生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宿志刚在本次博览会中的“DV影像艺术论坛”上这样表述。他举例说,一条大街也许已经在北京存在了200年,这条大街承载过无数人的生活、经验、历史、情感,然而今天城市建设的发展让这条大街改变了面貌甚至完全消失,但越来越容易掌握的DV可以方便地记下社会历史的变迁,它已经成为一种大众记忆的手段。可以说,平民集体影像记忆的时代来临了。同时,任何人都有机会利用影视技术手段表达自己对社会与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博览会上展映了北京电影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院校学生拍摄制作的DV短片。其中,北影学生的DV作品《梦夜》,将镜头触及世纪初北京夜晚的各个角落:车流如河的高架路、霓虹闪烁的广告牌、激情四射的迪厅、寂静无声的胡同、排队候客的出租车司机、火车站瞌睡的旅途中人……以一个20多岁年轻人的立场和眼光真实而真诚地表达出对这座城市的体验和感知,受到了与会观众的一致好评。看完片子,大家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音乐表现多元化

数码音乐博览会的“数码多媒体音乐会”上播放了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王宁创作的大型电子音乐与器乐作品《无极》。这部作品把计算机音乐、多媒体技术与民族乐器的演奏和人声巧妙结合,表达对宇宙、自然、人生的思索,带给听众不同寻常的感受。音乐会上播放的另外一些作品将采集的藏谣、鼓声等素材进行计算机处理,也产生了丰富的听觉效果。随着时代的演进,今天的音乐家们有了更多制作音乐的方法。通过电子合成器、音乐软件、电脑等制作的数码音乐,已经成为音乐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这次数码艺术博览会上还展出、展映了平面创意、广告影视创意、数字摄影等近年中外数码艺术的最新和成功作品。在博览会中“泡”了几天后,记者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数码艺术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奔腾而来,席卷一切。你不自知,是因为已经身在其中。(新民晚报记者李菁)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