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塘奇石村深藏千年古窑
http://www.socang.com   2004-05-16 13:36   来源:
佛山制陶历史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制陶基地,但佛山陶塑历史最早发源地之一的南海小塘境内奇石古窑址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据悉,解放后不久省市文博部门就在位于小塘镇境内的奇石村发现了宋时代的古窑址,从而进一步印证了南海小塘自古以来就是制陶发源地。

奇石村内依稀可见残存古陶残片

从小塘城区到奇石村不到10分钟的车程。奇石古窑址地处一个小山丘,山丘下有一条叫奇石村的村庄。这里至今仍居住着古代制陶工的后裔。尽管他们已对祖辈的制陶工艺一无所知,但对祖先留下的遗物却懂得“珍之为宝”。在奇石村,记者看见村里仍保存不少简朴而牢固的砖屋。据当地村民反映,这些砖屋的地基,有不少是村民用古窑址上遗弃的窑砖打造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村民还将从古窑址上捡到的大量古陶残片卖给耐火砖厂作原料,随后用卖残片的钱盖了一所“奇石小学”。

沿着古龙窑残存的墙壁走到山上,在一些草木丛中仍依稀可见零碎的古陶器残片。根据考古材料记载:经考古挖掘出土的遗物,有施釉不到底的平底碗、碟、罐等器物残片,大多是宋代窑的陶器,装饰有印花、刻花、彩绘三种,并发现有少量变釉瓷器,有些罐肩标有“政和二年”和“政和三年”、“政和六年”、“嘉祐口口”等北宋年号,对研究佛山的陶瓷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根据奇石古窑群密集的数量估算,当时从事陶器生产的人口应在3万人以上,足见该遗址曾是古代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基地。

古陶艺术印证小塘陶塑历史

在小塘文化站负责人向记者出示了有关奇石古窑址的文物考古记录材料。据考证,位于石湾东平河上游约12公里处、南海小塘镇境内的奇石古窑,由于依山面水,有利于建造龙窑烧制陶瓷和运送成品到海外,因此这里早在宋代已是十分繁忙的陶瓷出口基地。

在乱草丛生的奇石古窑址山头,记者找到了一块圆型的窑砖和几片带刻花装饰的陶片,虽然历经了近千年风雨的侵蚀。窑砖已是斑痕累累,但仍坚硬如初。陶片虽然刻工简朴,但线条流畅和谐。

根据资料记载,经出土的实物考证,在宋代,奇石古窑不仅大规模生产日用陶瓷,而且还出现了陶塑艺术的雏形。经考证,至今发现的石湾古窑址,年代最早的是大帽岗唐代遗址,其次是南海小塘镇奇石村宋代遗址,随后是石湾镇南风古灶遗址。从已挖掘的遗址来看,石湾窑系大量生产陶器的时代是从唐代的大帽岗开始,至晚唐和宋代,由于大帽岗一带的陶土资源用尽,陶器生产基地逐步移至水路运输便利的奇石村一带。到明代,由于奇石古窑址附近的河床改道,出口运输不便,石湾窑系的陶器生产基地便移至东平河边的石湾镇、南庄镇,一直发展壮大至今。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保护文化遗产

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和挖掘的奇石古窑址,无疑是佛山陶器生产发展与变迁的重要物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据文化站负责人介绍,南海区有关部门早已将奇石古窑址列为文化保护单位,并在该处设立了文物保护标志。(南海日报)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