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http://www.socang.com 2004-05-15 13:36 来源: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文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文化产业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将使文化系统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运作方式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改革与变化。而这种改革与变化会给文化工作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文化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和繁荣,也使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战略目标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加强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意的问题。我认为,应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加强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我国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比,现在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规模小,基础差,种类多,情况复杂,资金投入不足,经营人才缺乏,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产业群体,没取得规模效益。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认真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外国文化产业的不同规律和特点,文化系统内演出、娱乐、影视、音像、网络、文化旅游、艺术培训和艺术品业各自不同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要加强事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总结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的理论体系,同时,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提高理论应用水平,推出理论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
完善政策,建立体系
发展文化产业还要努力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是事关文化产业持续稳步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如果没有好的政策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持久。各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运用财税、金融等多种手段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原有的文化产业政策。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现在各地各部门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很不一致。各类相互之间差距很大的数字不时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让人难以辨别哪一个数字是真的,哪一个数字是假的。要科学地规划、管理和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全面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速度,必须要有权威部门提供的比较可靠准确的统计数据。去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协同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专门搞了一个有关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尽管最终的研究成果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理顺关系,协调发展文化产业如同其他经济工作一样,有一个按照市成能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要把发展的速度和改革的力度与保持文化队伍的相对稳定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配套政策和改革成本的准备。上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时,要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尤其是对市场需求和消费前景要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避免盲目上马,造成后患。联合、重组、兼并文化单位,组建文化产业集团,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条件成熟时再进行运作,切忌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整合,避免一哄而起,大起大落。
要加强对民办文化产业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扶持,把民办文化企业和产业项目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与国办文化产业一视同仁。要积极推动演出、展览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经纪人和中介机构的作用,逐步将一些不合适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维护行业权益,帮助指导文化产业各个门类健康协调地向前发展。(经济日报王永章)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