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证实浙江新石器文化有多个源流
http://www.socang.com 2004-05-14 13:36 来源:
(新华网28日讯记者张乐)浙江杭州跨湖桥遗址的最新考古研究表明:浙江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个源流谱系。同时,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史前文化也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包括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和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在内的2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研究专家,在经过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遗物观摩和学术探讨之后,今天在遗址的发现地杭州萧山作出了以上的结论。
去年5-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区博物馆对钱塘江南岸古湘湖湖底的跨湖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批制作工艺独特、图案丰富的彩陶和黑陶,以及石器、骨器、木器和动植物遗海
此次出土的陶器器形以圜底、圈足器为主,器类有釜、圈足盘、圈足盆、罐、钵、甑等。与浙江已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相比,这些陶器的特殊性就在于,这些陶器不仅具有镂孔、戳英拍英刻画、泥点等多种纹饰,还施有彩绘。这些彩绘一般分布于豆(即圈足盘)的内底与圈足、罐的肩腹部,常见有圆与放射线构成的太阳纹,此外,豆盘的内彩还有由粗细不一的直线、波浪纹、垂帐纹组成的对称图案。一些乍一看与龙山文化的黑陶外形、色泽十分相像的黑色陶器以及红色等其他颜色的彩陶也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此次发掘中。
这些器物群基本组合、制陶技术和彩陶方格新颖独特,与浙江境内已发现的任何一支考古学文化的差异明显。中国考古界的泰斗严文明说:“我们很难将其与浙江境内已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作直接和全面比较,也很难将其排列到已知的文化系列中去。这些现象表明,跨湖桥遗址作为一个自成一体的单独文化遗存,揭开了浙江考古史上崭新的一页。”
让专家们更为感兴趣的是:这种面貌迥异的遗存与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的地理距离却十分相近。上海博物馆研究院宋健研究员等专家推测,这与一万年来环境的变迁和海平面的升降具有直接的关系。距今七八千年前地貌环境的相对稳定导致了不同地方人群的迁入和多种文化的并存。
“无论这种推测是否准确,跨湖桥遗存的发现第一次让我们认识到:浙江境内新石器文化的情况绝非以前认识的那么简单,而是具有多个源流谱系。”张忠培研究员在总结多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表示,考证浙江境内诸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成为今后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跨湖桥遗存的陶器制作技术水平、骨角木器和石器、动物遗存以及多种遗迹现象所反映的经济、社会生活内容,均表现出与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和密切的联系。在面貌和年代上,跨湖桥遗址也十分接近洞庭湖地区的皂市下层文化或汤家岗、丁家岗下层类型。
专家们由此认为,这种奇特的相似现象为探讨两地的文化关系,研究当时整个长江流域文化格局以及此后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线索。
从此前发现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内容看,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文化类型相对独立而各具特色,并没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与长江中游文化关系密切,同时又地处浙江中部,与本地文化有一定关系的跨湖桥遗存的发现,使专家们第一次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考古学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严文明说:“这对于日后我们从整体上研究长江流域的文化,将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