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满棠收藏了八十多件犀角雕刻品
时至今日,犀牛角雕刻和象牙雕刻都被禁止了,现存的犀角雕刻大都是明清艺术品,非常罕见,据说全世界仅得三千多件。要一次过欣赏如此珍稀又大批的犀牛角雕刻,唯有参观展览。香港艺术馆举行“犀角雕刻艺术”展览,展品共一百二十九件,来自艺术馆珍藏及五位藏家借出的珍品。
在展场里,一只只犀牛角被雕刻得精致细巧,令人既慨叹人类不懂得珍惜动物,却又不禁佩服雕刻师们的手工利落。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李颖庄介绍说,由于犀牛角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用作雕刻艺术的材料为数不多,加上犀角质地以纤维为主,极易腐烂、蛀虫及裂开,可保存、遗留下来的实在少见,因此更加名贵。
现场展出的犀角雕刻品以明清时期为主,主要有素身器、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及吉祥主题。素身器即因应犀角形状而雕刻,较少加工,通常犀角素质较佳、色泽光亮才会被用作素身器,若本身有裂痕或其它缺陷,便会加以修饰雕刻,掩盖这些缺陷。素身杯又称“奈何杯”,因为犀角尖不可以平放,注入饮料后必须一饮而尽,这杯子才能倒转放好。
展品中有一件《合杯》,两杯相连,是男女结婚时饮用的,由于杯上雕刻了鹰、熊两种动物,根据谐音又称“英雄”杯。有些杯、碗、爵等器皿的雕刻都模仿青铜器的风格。另有一种名为“槎器”的犀角雕刻,是将犀角分成两半,雕刻成船状,上面有一些神仙人物,而“槎器”亦即是传说中仙人渡银河的交通工具,如展品《张骞乘槎器》便取材自这传说。
这次展览的犀角中,共有五十多件由藏家霍满棠借出。他介绍说,现场最珍贵的是十七世纪《羊形小壶》,约值一百五十万元至一百八十万元之间,因为该小壶是明代雕刻名家鲍天成的作品,现存仅有三件鲍天成的犀角雕刻。收藏犀角已有三十多年经验,霍满棠家里经营药房生意,早知犀角的珍贵,当他移民外国时发现犀角雕刻,遂产生了收藏的兴趣。他表示,由于犀角药用价值高,内地已鲜有,只有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收藏。此外,现存最早期的我国犀角雕刻是唐代宫廷赠送给日本宫廷的数件礼物,现藏于奈良正仓院。
霍满棠通常是在欧洲及美国经拍卖会购得犀角雕刻品,明清时期,我国不少犀角雕刻随着瓷器外销被运往欧洲,后来欧洲人移民美国,又把它们带往当地。他又补充说,由于犀角质料有点像木,极易风化,应尽量避免潮湿。有些商人用化学原料制成犀角赝品,霍满棠表示,犀角经历长久时间,表面就会产生“桨皮”,是难以做假的,他很易分辨得出真伪。
“犀角雕刻艺术”展览昨日举行开幕礼,担任剪彩的嘉宾包括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艺术顾问(中国文物)葛师科,香港艺术馆总馆长朱锦鸾及藏家霍满棠,该展览现于该馆三楼中国文物展览厅展出,展期至少一年。